阳光、雨水、打雷、刮风……在普通人看来是最普通的天气现象,其实他们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8月25日,第二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在重庆市奉节县召开,据悉,本次会议由重庆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奉节县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近年来,川渝地区联合挖掘优质气象资源,共建中国气象局气候生态品牌47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川渝地区有31个中国天然氧吧,气候资源推动旅游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从本次会议上获悉,近年来川渝地区成功培育创建了31个“中国天然氧吧”、13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3个“避暑旅游目的地”、以及城口·中国生态气候明珠、黔江·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酉阳·中国气候旅游县等,一大批以生态游、康养游为方向的气候旅游胜地备受游客青睐。
针对川渝地区天然氧吧,气象部门构建了清新指数,将开展未来1-3天清新等级预报服务;以清凉指数为基础,面向川渝地区清凉避暑地,也将开展未来3-7天清凉等级预报服务。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李永华,在大会上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巩义胜现在现场进行分享
本次会议举办地奉节县正是31个“中国天然氧吧”之一,奉节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巩义胜也在现场以《用活天然氧吧金字招牌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为题,分享了当地在气候资源的方面的优势,“‘中国天然氧吧’给我们带来最大变化的是旅游业,今年上半年奉节县累计接待游客1643.30万人次,接待收入97.69亿元,过夜游客105.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了32.9%、44%、22.3%。”
奉节风光
气象让农业从“靠天吃饭”变“看天吃饭”
自古以来农业被认为“靠天吃饭”,在重庆市气象局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服务下,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变成了“看天吃饭”,直通式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覆盖2.3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川渝“中国天然氧吧”培育签约仪式
该系统汇集了相关专家418名,研发农业气象服务指标132项,建立农业气象监测分析和灾害预警等86个农业气象精细化服务模型,提供全市8000幅农业气候资源以及优质稻、柑橘等20余种农作物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查询,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和柑橘、蔬菜等10余种特色作物主要生育期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自动化生成。
在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直通式气象服务已覆盖村里近5000亩水稻核心种植区,可有效指导广大农户进行田间管理。今年巫山脆李在采摘季时恰逢持续降雨,7月6日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发布预警重庆脆李带有大到暴雨,须严防早熟脆李裂果。收到专报后种植户纷纷采取遮雨减灾措施,护佑脆李度过多雨期。
“我们在开展区域农作物气候适宜性诊断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种植密度调整、生育期控制、灌溉施肥、增温控水等生产管理调控措施,形成本地化的轻简精准丰产高效的农业气象种植技术,指导开展特色高效农业精细化生产管理。”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永坤介绍。
有关新能源开发的现场分享
“风”“光”“水”样样都能转为能源
在大会现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高金兵,分享了《川渝地区风光资源介绍》。从他介绍的内容来看,川渝地区的风能、光能都具备开发价值。
高金兵现场介绍川渝地区风能和光能
高金兵介绍,风能方面,川渝地区150米高度平局风速均值为6.16m/s,大部分地区平均枫树可达5m/s以上。对此,重庆气象部门完成了31个风电场测风塔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估,扎实做好风电场结冰专题预测服务。
现场展示川渝地区年辐射总量数据
光能方面,重庆市年辐射总量达到998kWh/㎡,奉节县年辐射总量为1070kWh/㎡,属于丰富带,超过德国汉堡952 kWh/㎡的年辐射总量,德国2022年光伏发电量排名全球第五。重庆气象部门完成全市太阳能资源、屋顶可用太阳资源评估等报告,建立重庆山地太阳辐射100米精细化分布式模型,开展电网统筹光伏发电站太阳辐射业务应用。
水力发电方面,市气象局通过开展特殊天气对水电的影响研究,建立起融合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常规地面气象监测站和电力水情测报系统的一体化水电站水雨情监测网络,还构建基于气象预报的流域径流预测模型,形成时间分辨率达5分钟、空间分辨率达1千米的嘉陵江、乌江流域精细化网格降雨量预报服务产品,建立起夏季暴雨、华西秋雨等重要天气水电提前预报预警机制。
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 重庆市气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