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市更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这里同样是文化遗产、文保单位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究竟如何处理好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除了原地改造、抗震加固等措施完成基本民生类居住工程外,搬进新家的市民的精神需求开始释放,越来越多的市民希望能不能有小公园、小广场,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北京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资料图片)
1月15日发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首都城市更新行动的最新目标:启动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
城市更新&文化传承是一道融合题
在吴晨看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地推动,北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应该得到更为整体和系统的挖掘和认识。
作为政协委员,吴晨从2012年起,就参与到了南锣鼓巷地区的保护和整治的复兴规划当中。“我们原创性地提出共生院的理念,且这一理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北京推动老城更新和城市复兴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在推进商圈的更新中,吴晨通过创造使商业的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一个典型代表,便是从天安门向南200米的前门商圈。在这个区域当中,为了尊重历史,北京坊的规划设计充分保留了原有街巷的机理和格局,但又创造性做了一些小型的广场,包括开放的屋面平台,能够为市民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共空间。
据吴晨介绍,位于北京坊南侧的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亮相,届时将为整个前门大街商圈的迭代升级和中轴线申遗奠定重要基础。
另外一个案例便是龙福寺商圈。据吴晨透露,隆福广场的改造,今年年底也将完成,改造完成之后,隆福广场将充分体现创新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结合。未来隆福广场和隆福大厦将重新撑起我们首都功能核心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商圈的新的含义和新的定义。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嘉宏
小微空间破解市民精神需求难题
对于市民希望有更多公园、广场,满足精神需求的难题,钱嘉宏认为,可以利用社区周边的小微空间满足市民的这类需求。
在钱嘉宏看来,有的老旧小区做了抗震加固改造,提升了安全性能;有些老旧小区通过外墙外保温的改造,提升了节能性能;有的小区做了上下水的基础设施改造,环境得以提升;有的小区完成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改造,加装电梯,极大改善了百姓的居住条件,解决了基本的民生问题。
基本民生问题之外,百姓们的精神世界同样需要考虑,这个时候,街道旁边、小区周围的边角地带,以及拆违后的零散用地,在完成绿色化改造和升级后,便可以为市民所用。“虽然这些公共空间很狭小,但通过精细化设计,我们把特别消极的小空间打造成安全舒适以及绿色优美的,包括有文化记忆的,同时还有各种服务设施活动设施的活力空间。”
据钱嘉宏介绍,她所了解的一些小微空间已经建成了覆盖公园,即集休闲娱乐、公共艺术以及科普教育于一体,这样既补充了社区的短板,又将原本破旧的消极空间变成了有颜值、有温度的绿色空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宜人的绿色环境,迎来绿色美好生活。
市政协委员、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
城市更新重在微利可持续
在李岩看来,城市更新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微利可持续”。“‘微利可持续’首先要可持续,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也要考虑经济型因素,应该实现微利。”而在北京整体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微利可持续”也面临一定挑战。
“单打独斗不可取,很多项目单独来看几乎无法开展。但当把这些项目放在大的区域内,实现多个项目联动,就能实现整体的‘微利可持续’根本要求,这样才是可行的。”李岩说,“和以往的开发模式相比,特别是和从前老百姓习惯的项目开发、项目拆迁相比,城市更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能在短期之内看不到显性结果。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重点在于可持续的过程。”
2023年,首开集团将继续在朝阳区开展危旧楼房的进一步改建。“这些危旧楼房受减量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推动单个项目较为困难。由此我们在市区政府及市住建委的支持下,将五个项目打包成‘一拖四’的形势,开展区域统筹。”李岩说道。
李岩表示,项目推行过程中首开集团将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街道的项目整体打包“算大账”,“几个项目如果整体‘打包’能够经济平衡的话,就解决了项目推动的资金来源和经济平衡问题”。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院总规划师许槟
韧性城市空间规划是城市更新重要保障
1月1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北京要深入开展韧性城市建设。制定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系统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健全防灾救灾体系,严密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体系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积水点治理,加紧建设温潮减河工程,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燃气、供热、供排水管道老化更新三年行动,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今年3月1日,《北京城市更新条例》即将实施,这也是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北京城市更新的相关规范。
许槟表示,城市更新的系列项目建设在规划引领下,能够为城市整体大的格局的实现起到保障作用。“《条例》里面明确说了有两点跟韧性城市建设有关系,一个是城市安全设施,这在《条例》里面专门有一个词。还有一个是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又是一个词。”在许槟看来,韧性城市这个事情特别大,原来有一个指导意见,希望先期推动韧性城市专项规划,这也是在指导意见里面提到的。
“特别好的是前一阵我们跟政府沟通的时候看到韧性城市专项规划其中的空间韧性,就是韧性城市的空间专项规划已经开始了前期工作。”许槟的期待,是特别希望《条例》里面提到的一些涉及到专项规划的内容,尤其像涉及城市安全的,明确说了这个条目的工作尽快提到日程上来。